24小时服务及投诉热线:40001-95522

当前位置:详情页

过了适宜矫正年龄,近视真的不能做手术了吗?

来源: 作者: 2025年04月16日

根据2020年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中国20岁以上人群近视率约53%,高度近视比例逐年上升,随着经济基础的提升和个人美观的关注,以及角膜屈光手术技术日益成熟,进行屈光手术成为当下青年人群摘掉眼镜的主流方式。

然而结合屈光发育特点和用眼习惯的改变,角膜屈光手术最佳年龄为18-45岁,那么年龄大于45岁的人群,真的不能摆脱近视眼镜困扰了吗?

图源: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答案是“可以的”。

既近视又散光还老花

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晶状体弹性减弱以及睫状体调节力下降,导致近距离阅读和精细工作受到影响,从而出现老视,也就是所谓的“老花眼”,根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40以上人群约90%存在老视现象,而50岁以上人群可接近100%,这也是45岁以后不建议进行角膜屈光手术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对于既有近视又有散光,又出现老视的人群而言,需要两副眼镜来满足用眼需求。

我院眼科门诊近日就有这么一位既有近视又有散光还老花的患者赵先生(化名)。

图源: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赵先生四十多年前便戴上了框架近视眼镜,并且度数不断提升,近期检查双眼已经达到-5.75D近视,并且存在不同程度散光,近几年还出现老花眼现象。赵先生近距离看文件时需要摘掉眼镜、极近距离阅读,视觉质量检查提示双眼视功能不佳,散瞳后下方晶状体皮质不均匀混浊,同时存在近视、散光、老视、早期白内障四个问题,在既要、也要、还要的时代,单纯一幅眼镜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建议进行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手术——一个让中老年近视人群摘掉近视眼镜的新思路。

赵先生平时需要开车、看电脑、批阅材料,对各视程的用眼需求都非常大,结合术前检查结果,建议右眼选择单纯三焦点人工晶状体置换,而左眼选择散光型三焦点人工晶体置换,并于4月2日、4月3日先后顺利完成右眼和左眼手术。

图片 3

手术时间约十分钟,术后适当休息便可正常活动

术后一周复查,赵先生双眼远视力1.0+、中视力1.0、近视力1.0,验光结果提示五百多度的近视“没有了”,左眼的散光也“拜拜了”,整个视觉质量有了极大的提升。

成功取掉眼睛后,赵先生说道,拥抱高科技需要勇气,而这份勇气带来的是“甩掉”厚重的镜框、告别老视的烦恼、迎接清晰的全程视觉。

                                                                                                                  

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Refractive Lens Exchange, RLE),又称透明晶状体置换术,是一种通过摘除患者自身透明或轻度混浊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状体(IOL)来矫正近视、远视、散光或老视的屈光手术,其手术原理与白内障手术相似,最大的不同是功能性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我科室目前可提供德国蔡司和美国爱尔康三焦点晶体选择。

但是,该手术目标人群更侧重于无白内障或早期白内障的屈光不正患者,因此建议具有以下情况患者可以选择:

1、年龄45岁以上,有近视、散光或远视,无法通过激光手术矫正;

2、老视症状较重,希望同时解决远、中、近全程视力问题;

3、存在早期白内障,同时伴有近视、散光、老视等屈光问题;

(特别提醒:具体手术适应情况,需通过详细的术前检查评估,请听从专科医生建议。)

浩瀚星空繁星点点,我们带着热爱,追寻着光的足迹,像繁星一样,用点点亮光去照亮黑暗,在世界步入老龄化的时代,不断探索、创新、挑战,让更多的中老年人能看得更远、看得更清、看得更舒适。

    

张帆  中共党员 科室负责人 副主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硕士研究生

原成都爱尔眼科白内障青光眼科主任

成都市康复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

亚太白内障屈光手术协会会员

专业特长:白内障、青光眼、屈光及近视防控。

从事眼科工作20年,擅长眼科常规病及多发病诊治,尤其是白内障、青光眼、屈光及近视防控的诊治,目前实施微创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已超三万例;对屈光白内障(合并近视,远视,散光,老视等)及复杂白内障(瞳孔膜闭、抗青光眼术后、晶状体脱位等)的设计及手术均有丰富经验;对功能性人工晶体的应用(多焦点晶体/连续视程晶体/散光晶体等),通过个性化设计,帮助患者获得优质远中近全程视力有丰富经验。多次带队援藏进行白内障公益手术,手术视频多次荣获国内奖项,数十次国际国内眼科大会发言,多次主持并参与四川省及成都市科研项目,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数十篇论著,2022年荣获成都市医学科技奖项。